送士濂弟之京

行色翩翩入帝都,壮怀此去莫踌躇。
昔曾故国登高第,今向新朝再上书。
汝负才猷堪济世,我惭衰朽合闲居。
鸰鸽原今常相望,衣锦还乡常有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士濂弟之京》是唐代诗人慧忠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慧忠,俗姓陈,泉州仙游(今福建仙游)人。他9岁出家,后嗣华州草庵法义,归住泉州龟洋山。武宗时被迫还俗,约卒于宣宗大中间。
  2. 创作时期:根据诗作内容和形式,可推断其创作时间为唐朝。这是唐代诗歌的典型风格,注重情感的表达和对自然景象的描写。
  3. 诗歌主题: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弟弟前往京城的鼓励与期待,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首句“行色翩翩入帝都”描绘了弟弟进入京城时的轻快步伐,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4.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如“昔曾故国登高第,今向新朝再上书”,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展现了弟弟的成长和变化。
  5. 历史影响:《送士濂弟之京》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曾被光绪年间的《浦城县志》引用,显示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慧忠的《送士濂弟之京》不仅是一首表达对弟弟祝福和期待的诗歌,也是唐代诗歌艺术的一个缩影。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情感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