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道吾指夹山寻师颂

京口谈玄已有名,吾山特地涉途程。
虽云法眼无瑕翳,争奈真人掩耳听。
参学须参真心匠,合头须诈不劳聆。
此来更欲寻师去,决至应当暂改形。
道友当年深契会,老僧今日苦叮咛。
特报水云知识道,半秋孤月落花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因道吾指夹山寻师颂》是唐朝诗人择禅师所作。这首诗不仅是对禅宗追求真理的一次深刻反思,也是作者自身修行历程的一种表达。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窥见诗人对佛法的虔诚追求和内心的真实写照。以下将深入探讨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与哲学意涵:

  1. 诗歌背景
  • 诗作内容:《因道吾指夹山寻师颂》以禅宗故事为引子,表达了诗人深入研究佛法的决心。诗中提到了“京口谈玄”,这通常指的是佛教中的玄奘取经故事,而“吾山特地涉途程”则意味着诗人为了寻求佛法,不远千里前往特定的地点。
  • 主题思想:诗中体现了诗人对于佛法的深刻理解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禅宗追求真理、打破常规的精神面貌。诗人在追求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困惑,展现了禅宗面对困难时依然坚持真理的态度。
  1. 文学特点
  • 语言风格:《因道吾指夹山寻师颂》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哲理,能够直击人心。诗中的用词如“法眼无瑕翳”与“真人掩耳听”,都体现了禅宗的深邃与独特视角。
  • 象征意象:诗中的象征意象丰富,比如“水云知识道”和“半秋孤月落花亭”,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文字,也加深了读者对诗中意境的感受和理解。
  1. 文化价值
  • 禅宗哲学:《因道吾指夹山寻师颂》是禅宗哲学的一个缩影,它揭示了禅宗强调自性清净、直指人心的教义。诗人通过自身的经历和感悟,传达了禅宗的核心思想——即一切事物皆因自性而起,不需外求。
  • 修行态度:这首诗展示了诗人在修行路上的自我挑战与超越,这种精神值得现代人学习和借鉴。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学习中遇到困难和阻碍,都能从这首诗中得到启示,保持一颗平静和坚定的心去面对。

《因道吾指夹山寻师颂》是一首蕴含深意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反映了唐代禅宗文化的特色,也传达了对佛法深刻的理解和对修行者坚持不懈的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禅宗的思想,还能够从中汲取到面对生活困难时的积极态度和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