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杖裁碧鲜,步林赏高直。
实心去内矫,全节无外饰。
行药聊自持,扶危资尔力。
初生在榛莽,孤秀岂封殖。
干雪不死枝,赠君期君识。
采实心竹杖寄赠李萼侍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采实心竹杖寄赠李萼侍御》是宋朝诗人皎然的作品,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与期望。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和对友情的抒发,展现了皎然对自然美及友情的热爱。诗中不仅表现了竹子的自然之美,还寄托了作者对于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相互扶持的期望。
皎然在诗中通过“竹杖裁碧鲜”这一描述,形象地描绘了竹杖的颜色及其质地,使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竹杖的清新与纯净。这种用词既简洁又富有画面感,使得整个场景仿佛在眼前展开。
“步林赏高直”一句,不仅描绘了行走于树林之中的愉悦心情,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追求。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中的“实心去内矫,全节无外饰”,皎然以竹的特性比喻朋友之间的真诚与纯粹。他认为真正的友谊应该如竹子一般,虽然简单却不失其价值和意义。这种表达方式,既深刻又含蓄,让读者深思友情的本质。
诗的结尾部分“初生在榛莽,孤秀岂封殖”,则是一种哲理性的总结。这里皎然通过自然界竹子的生长状态来隐喻人生的旅程,鼓励友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面临困境或挑战,也要坚守自我,保持本色。
《采实心竹杖寄赠李萼侍御》不仅以其优美的文辞和深邃的意境吸引着读者,更通过竹子这一元素传递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的感悟。皎然以竹喻人,表达了对于真挚友情和高尚人格的追求,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