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日宴溪亭

寒食寻芳游不足,溪亭还醉绿杨烟。
谁家花落临流树,数片残红到槛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暮春日宴溪亭》是唐朝成彦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暮春美景的欣赏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下面将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1. 创作背景与作者简介
  • 创作背景:成彦雄生活在唐朝时期,他的创作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暮春日宴溪亭》创作于暮春时节,可能是在寒食节之后外出游玩时所作,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及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
  • 作者简介:成彦雄,字文干,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进士,有《梅岭集》等作品传世。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创作上,还有对其他文体的涉猎,显示了多才多艺的才华。
  1. 诗作原文与鉴赏
  • 原文:《暮春日宴溪亭》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日景色的画面。“寒食寻芳游不足,溪亭还醉绿杨烟。”这两句表达了虽然在寒食节中寻找了春天的美好但仍然感觉不够,随后在溪亭中醉酒至醉的情景。“谁家花落临流树,数片残红到槛前。”进一步描绘了春花凋零的景象,以及诗人在看到这一景象后的内心感受。
  • 鉴赏:整首诗的语言清新脱俗且意境优美。诗人巧妙地运用“绿杨烟”、“残红”等意象,构建出一幅充满生机而又略带哀愁的画面。同时,诗句中的对比(如“游不足”“还醉”)增添了诗作的情感深度,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对于春光易逝的无奈和感伤。
  1. 诗歌主题与艺术特色
  • 主题: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春天美丽而短暂的自然的赞美和感慨。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旧之情。
  • 艺术特色:诗作以简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诗人善于利用自然环境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使得整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此外,诗中的对比手法也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强烈和突出。

成彦雄的《暮春日宴溪亭》是一首典型的唐诗,它不仅展示了唐代文学的繁荣,也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倾向和情感世界。通过细致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