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秋夕寄怀舍弟

鸟栖庭树夜悠悠,枕上谁知泪暗流。
千里梦魂迷旧业,一城砧杵捣残秋。
窗闲寂寂灯犹在,帘外萧萧雨未休。
早晚莱衣同著去,免悲流落在边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海城秋夕寄怀舍弟》是唐代诗人李中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以其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吸引了无数读者,而且其艺术魅力也使其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接下来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李中,字有中,九江(今属江西)人,南唐时期著名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战乱与和平交替的时期,曾在军队中担任要职,并在晚年归隐。
  • 文学成就:李中的作品以五言、七言为主,尤擅长五言绝句,其诗多表现自然风光和对亲友的思念。他的《碧云集》三卷以及四卷本,均受到后世的高度评价。
  1. 诗歌原文
    鸟栖庭树夜悠悠,枕上谁知泪暗流。
    千里梦魂迷旧业,一城砧杵捣残秋。
    窗间寂寂灯犹在,帘外萧萧雨未休。
    早晚莱衣同著去,免悲流落在边州。

  2. 诗歌鉴赏

  • 情景交融:李中在《海城秋夕寄怀舍弟》中巧妙地结合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通过描绘秋日黄昏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对弟弟的深切关怀和不舍之情。
  • 意象选择:诗中使用了“鸟栖庭树”、“夜悠悠”等意象,传达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秋夜氛围;而“一城砧杵捣残秋”则形象地展现了秋天农事繁忙的场景,增添了几分人间烟火气。
  1. 艺术特色
  • 语言精炼:李中的诗句用词考究,语言简练而不失深度,如“鸟栖庭树夜悠悠”,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幽静的秋夜图景。
  • 情感真挚:通过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情怀念,李中的诗歌传递了强烈的情感力量,使得这些诗句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记忆。
  1. 文化影响
  • 传承价值:《海城秋夕寄怀舍弟》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李中诗歌艺术的代表之作,对于研究唐代诗歌发展具有很高的价值。
  • 教育意义:这首诗作为古典文学的一部分,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海城秋夕寄怀舍弟》不仅是李中艺术成就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特点,还可以从中感受到古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哲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