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观偃松

半已化为石,有灵通碧湘。
生逢尧雨露,老直汉风霜。
月滴蟾心水,龙遗脑骨香。
始于毫末后,曾见几兴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东华观偃松》是唐代诗人徐仲雅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徐仲雅生活在唐代,字东野,出生于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年),卒年不详。他出身于一个文学世家,曾为湖南马殷的开天策府中十八学士之一。在政治生涯中经历了废王希声之变的动荡时期,最终闭门不出。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其文学作品也因个人经历而富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2. 诗词原文:《东华观偃松》是一首描绘历史变迁和个人感慨的诗作。诗句如“半已经化为石”和“始于毫末后”反映了作者对历史沧桑的深刻体悟;而“生逢尧雨露,老直汉风霜”则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这些诗句不仅承载了作者的情感,也折射出了唐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

  3. 诗意赏析:整首诗歌通过对东华观偃松的描写,隐喻了历史的变迁和个人的遭遇。偃松历经风雨,见证了朝代的兴衰更替,正如同人的生命历程充满了起落与坎坷。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界的描述,更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反思。它提醒人们要珍惜时光,同时也要认识到历史的无情和人生的脆弱。

《东华观偃松》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唐代的社会风貌,也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引发了读者的思考,成为了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