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落后有作

未发先愁有一朝,如今零落更魂销。
青丛别后无多色,红线穿来已半焦。
蓄恨绮罗犹眷眷,薄情蜂蝶去飘飘。
明年虽道还期在,争奈凭栏乍寂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牡丹落后有作》是唐代诗人孙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
  • 孙鲂,字文光,号南溪子,又号东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生于公元746年,卒于约公元798年。孙鲂的生平资料相对有限,但通过其作品风格和内容可以窥见他的文学造诣。
  1. 诗词原文
    未发先愁有一朝,如今零落更魂销。青丛别后无多色,红线穿来已半焦。蓄恨绮罗犹眷眷,薄情蜂蝶去飘飘。明年虽道还期在,争奈凭栏乍寂寥。

  2. 诗词赏析

  • 情感表达:《牡丹落后有作》中,孙鲂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牡丹凋零后的凄美景象。诗中的“未发先愁”,“如今零落更魂销”等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沉思。
  • 意象运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青丛”、“红线”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层次感,也增添了诗意和艺术美感。
  • 艺术手法:孙鲂在这首诗中展示了他的精湛艺术技巧。例如,“蓄恨绮罗犹眷眷,薄情蜂蝶去飘飘”这两句,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牡丹与蝴蝶、蜜蜂的轻薄相对照,深刻揭示了牡丹的悲剧命运以及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哀愁。
  • 主题思想:整首诗贯穿着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美好事物的无限留恋。通过对牡丹这一象征生命的自然物的描写,孙鲂反映了人类对于生命无常的感悟,以及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
  1. 创作背景:由于历史原因,关于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及其背景详情难以考证。通常这类文学作品的产生背景往往与其个人经历、社会环境或特定时期的历史事件有关。不过,从诗中流露出的情感来看,诗人在这一时期可能经历了一些人生的低谷或是情感上的挫折,因此诗中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忧郁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

  2. 文化影响

  • 作为唐代的代表作品,《牡丹落后有作》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体现了孙鲂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唐代诗歌的典型风格和审美取向。
  • 孙鲂的这首七言绝句在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被后人传颂和研究。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思想,为后来的文人墨客提供了宝贵的灵感和借鉴。

《牡丹落后有作》不仅是唐代一位诗人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让读者在欣赏之余也能深深感受到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