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不思上人来

沃州那不住,一别许多时。
几度怀君夜,相逢出梦迟。
瓶担千丈瀑,偈是七言诗。
若向罗浮去,伊余亦愿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喜不思上人来》是唐代诗人贯休的作品,属于五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与思念之情。具体分析如下:

  1. 作品原文
    沃州那不住,一别许多时。
    几度怀君夜,相逢出梦迟。
    瓶担千丈瀑,偈是七言诗。
    若向罗浮去,伊余亦愿随。

  2. 作品注释

  • 沃州:指当时的一个地区名称。
  • 那不住:形容人离别后难以留住。
  • 一别许多时:表达了与朋友分别已久。
  • 几度怀君夜:多次在夜晚想念朋友。
  • 相逢出梦迟:相见的时间总是在梦中才能实现。
  • 瓶担千丈瀑:形容瀑布高耸,用“瓶”和“担”来形容瀑布之高,比喻其壮观。
  • 偈是七言诗:此处指诗歌形式为七言绝句。
  • 若向罗浮去:如果要去罗浮山,表示愿意随行。
  1. 创作背景与意义:《喜不思上人来》的创作背景不详,但作为贯休的作品,它体现了贯休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友情的珍视。此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示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刻体会和美好祝愿。

《喜不思上人来》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唐代文化的一个缩影。通过了解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人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古代文学之美,并从中汲取对人际关系和生命感悟的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