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卢秀才应举

几载阻兵荒,一名终不忘。
还冲猛风雪,如画冷朝阳。
句好慵将出,囊空却不忙。
明年公道日,去去必穿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卢秀才应举》是贯休所作的一首唐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1. 诗人介绍
  • 生平背景:贯休,唐代著名的诗僧与画家,出生于浙江婺州兰溪的一个士族家庭。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出家后游历各地,与多位高官有过交往,最终隐居于南岳。
  • 艺术成就:他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上,以奇崛的风格著称,其作品多反映现实,同时不乏对时事的讥讽和新颖的创意。吴融曾称赞他“上人之作,多以理胜,复能创新意”,显示了他在诗歌上的卓越才能。
  1. 诗歌原文及译文
  • 原文:“几载阻兵荒,一名终不忘。还冲猛风雪,如画冷朝阳。句好慵将出,囊空却不忙。明年公道日,去去必穿杨。”
  • 翻译:在战乱的几年里,他的名字始终没有忘记。面对猛烈的风雪,他依然勇敢前行,如同一幅冷艳的朝阳图景。虽然懒于拿出诗句,但囊中羞涩并不妨碍他行动的决心。明年将是公正的日子,他将勇往直前,一定能够展现出卓越的箭术,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必定能够穿透杨树。
  1. 诗歌鉴赏
  • 主题:诗歌通过对卢秀才应举情景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其坚韧不拔精神的赞赏。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描绘风雪中的坚持与努力,表达了对卢秀才未来光明前景的美好祝愿。
  • 艺术手法:运用生动的自然景色和强烈的对比(如风雪中的坚韧与囊中的羞涩),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刻的意象和强烈的情感冲击力。
  1. 诗歌背景
  • 时代背景:此诗作创作于唐朝晚期的社会动乱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
  • 历史意义:作为贯休的代表作品之一,此诗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存状态和他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1. 文化影响
  • 文学价值:《送卢秀才应举》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内涵,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 教育意义:该诗在教育方面的意义表现在鼓励人们面对困境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在逆境中追求正义和公平的理想。

《送卢秀才应举》不仅是贯休艺术成就的代表,更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之一。它以其深沉的情感、精湛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历史背景,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有兴趣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朋友,这部作品值得一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