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赤松舒道士下世

地变贤人丧,疮痍不可观。
一闻消息苦,千种破除难。
阴骘那虚掷,深山近始安。
玄关评兔角,玉器琢鸡冠。
傲野高难狎,融怡美不殚。
冀迎新渥泽,遽逐逝波澜。
蜕壳埋金隧,飞精驾锦鸾。
倾摧千仞壁,枯歇一株兰。
仙庙诗虽继,苔墙篆必鞔。
烟霞成片黯,松桂着行干。
影拄溪流咽,堂扃隙月寒。
寂寥遗药犬,缥缈想琼竿。
伊昔相寻远,留连几尽欢。
论诗花作席,炙菌叶为盘。
彭伉心相似,承祯趣一般。
琴弹溪月侧,棋次砌云残。
倏忽成千古,飘零见百端。
荆囊春浩浩,吴越浪漫漫。
已矣红霞子,空留白石坛。
无弦亦须绝,回首一长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闻赤松舒道士下世》是唐代诗人贯休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因听闻某位道士离世的消息而引发的深切哀伤和感慨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文学价值:

  1. 作品原文
  • 首句:“地变贤人丧,疮痍不可观。”
  • 第二句:“一闻消息苦,千种破除难。”
  • 第三句:“阴骘那虚掷,深山近始安。”
  • 第四句:“玄关评兔角,玉器琢鸡冠。”
  • 第五句:“傲野高难狎,融怡美不殚。”
  • 第六句:“冀迎新渥泽,遽逐逝波澜。”
  • 第七句:“蜕壳埋金隧,飞精驾锦鸾。”
  • 第八句:“倾摧千仞壁,枯歇一株兰。”
  • 第九句:“仙庙诗虽继,苔墙篆必鞔。”
  • 第十句:“烟霞成片黯,松桂著行干。”
  • 第十一句:“影拄溪流咽,堂扃隙月寒。”
  • 第十二句:“寂寥遗药犬,缥缈想琼竿。”
  • 第十三句:“伊昔相寻远,留连几尽欢。”
  • 第十四句:“论诗花作席,炙菌叶为盘。”
  • 第十五句:“彭伉心相似,承祯趣一般。”
  • 第十六句:“琴弹溪月侧,棋次砌云残。”
  • 第十七句:“倏忽成千古,飘零见百端。”
  • 最后两句:“荆襄春浩浩,吴越浪漫漫。已矣红霞子,空留白石坛。”
  1. 作品鉴赏
  • 艺术手法:贯休的诗歌语言简练且富有力度,常采用对偶和排比的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
  • 情感表达:这首诗充满了深深的哀愁与不舍,反映了诗人对友人逝世的悲痛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自己命运无常的反思。
  • 文化内涵:《闻赤松舒道士下世(东阳未乱前相别)》不仅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同时也体现了道家思想在唐代社会中的传播和影响。
  1. 背景信息
  • 作者介绍:贯休,字德隐,唐朝僧人,号禅月大师。他出生于四川崇宁县(今四川省崇庆县),后出家为僧,法名圆寂,号秋夜山人。他的诗作多以佛教题材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 创作时间:此诗据考证大约创作于唐代晚期,具体年份不详。
  • 历史背景:唐末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人们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开始寻找心灵的慰藉和解脱之道,道家思想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闻赤松舒道士下世》是贯休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它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展现了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深入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生活,还能体会到诗人对友情和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