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师纷纷走榛莽,女亦相随把弓矢。南北东西尽杀心,断烧残云在围里。
鹘拂荒田兔成血,竿打黄茅雉惊起。伤嗟个辈亦是人,一生将此关身己。
我闻天地之大德曰生,又闻万事皆天意。何遣此人又如此,犹更愿天公一丈雪,深山麋鹿尽冻死。
村行遇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村行遇猎》是唐代诗人贯休的作品。这首诗通过生动描绘了一个村庄里人们遭遇猎人猎杀的场景,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冲突,以及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反思。《村行遇猎》不仅体现了唐代诗歌的典型风格,同时也展现了作者贯休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到见解。
从历史背景来看。贯休是唐末诗僧、画家,生活在一个多事之秋的时代。他的一生游历广泛,曾依钱镠和成汭等人,后来在南岳隐居。他的诗作多以讥切时事、反映现实为主,风格奇崛。这些经历无疑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内涵。
从艺术特点来看。贯休的诗歌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他的创作常常将理胜与创新意相结合。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很多反映现实生活、揭示社会矛盾的作品,同时也不乏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例如,他的许多诗作都以自然界的景象作为比喻或象征,通过这些意象传达了对人生、宇宙和社会的思考。
从诗歌内容来看,《村行遇猎》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冲突。诗中描述了猎师们在榛莽之中四处搜寻,而村庄中的男男女女也拿起弓箭准备迎战。诗中“南北东西尽杀心,断烧残云在围里”等句子,生动地描绘了狩猎者紧张而激烈的狩猎场面,以及被猎者紧张而警惕的生存状态。
从文化价值来看,《村行遇猎》不仅仅是一首反映现实生活的诗歌,更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文学作品。通过对狩猎行为的描述,贯休表达了对生命、自然和社会秩序的深刻思考。他通过这样的作品,呼吁人们关注自然界的平衡与和谐,同时也提醒人们在面对生存困境时,应保持冷静和理智,寻找和平共处的方式。
《村行遇猎》是贯休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田园诗,也是一首富含哲理和人文关怀的社会诗。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诗歌的魅力,以及贯休这位伟大诗人的思想情怀和文化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