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春晚寓居 其三

黄鸟垂杨一两声,流年流去不胜情。
已伤野径锁春色,空睡山窗愁月明。
金山真堪沽酒散,山河到了为谁争。
古人尽入平芜去,虚对冯唐夸后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萍乡春晚寓居 其三》是唐代诗人沈彬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在春日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也透露出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慨,以及一种超脱俗世的闲适心态。

从诗歌内容上看,“黄鸟垂杨一两声,流年流去不胜情”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春天景象。黄鹂鸟鸣和垂杨轻摆构成了和谐的自然旋律,而“流年流去不胜情”表达了时光匆匆,无法挽留的无奈与感慨。接着,“已伤野径锁春色,空睡山窗愁月明”则反映了诗人对春光易逝的哀叹,以及夜晚独坐时的孤独感。这两句既体现了自然景色的变化,又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忧伤。

从艺术手法上分析,这首诗运用了典型的景物描写和对比手法。“金山真堪沽酒散,山河到了为谁争”通过金山和山河的比喻,传达了一种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慨叹。《萍乡春晚寓居·其一》中的“花替残红草绿深,江头闲事岂堪寻”则通过对花草的描述,暗示了世事的无常和人生的寂寞。此外,全诗通过这些景物和情感的交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境,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与深邃。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不失韵味,通过对自然界细微之处的捕捉,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追求。“散发垂肩久不簪,竹床推枕就藤阴”,“竹床推枕就藤阴”等描述,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生活习惯,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的亲近和向往。这种对简单生活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于尘世繁华的超然态度。

从历史价值和社会影响方面看,沈彬的这首诗作虽然不是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但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和深邃的情感表达,依然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沈彬的这首诗可以提醒人们要关注自然、珍惜当下,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萍乡春晚寓居 其三》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作,更是一种心灵寄托和情感宣泄的方式。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表达,传递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审美追求。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从思想深度来看,这首诗都是值得欣赏和研究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