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拟齐梁四首 其三

红藕映嘉鲂,澄池照孤坐。
池痕放文彩,雨气增慵堕。
山翁寄术药,幸得秋病可。
终召十七人,云中备香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闲居拟齐梁四首》是唐代诗人贯休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下是对《闲居拟齐梁四首》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这首诗反映了贯休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变化。唐亡后,贯休选择隐居于蜀地,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他的诗作往往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感。

  2. 艺术特色:在《闲居拟齐梁四首 其三》中,贯休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将个人的情感体验融入自然景物之中,使得整首作品既具有深厚的哲理意蕴,又不乏生动的视觉画面。例如,诗中的“红藕映嘉鲂,澄池照孤坐”描绘了一幅静谧的自然景象,通过荷花与鲤鱼的对比,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宁静。这种形象夸张的手法,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体现了贯休在艺术上的独到见解和高超技巧。

  3. 文化价值:《闲居拟齐梁四首 其三》不仅展现了贯休个人的文学成就,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化风貌。通过对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的描绘,这首诗为后世提供了研究唐代文学的重要文本。同时,它也是研究中国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以及禅宗思想的珍贵资料。

《闲居拟齐梁四首 其三》不仅是贯休个人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唐代文化和哲学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通过对这首诗及其背后故事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更加深入地探索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深度,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