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臣堂

今夕虽非丰沛酒,醪觥同醉洽吾乡。
两邦父老趋旌府,百品肴羞宴桂堂。
宝剑已颁王礼盛,锦衣重带禦炉香。
越王册后封吴主,大国宣恩达万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功臣堂》是五代时期钱镠创作的一首诗歌,通过描绘西陵大战、擒董昌、大战狼山江、疏浚西湖、筑捍海塘、纳土归宋、陌上花开、兴筑罗城等重大历史事件,展示了钱氏三世五王的文治武功。下面将围绕《功臣堂》展开详细分析:

  1. 创作背景
  • 历史人物:钱镠,字具美,五代十国时吴越国的建立者。
  • 时代背景:钱镠在五代十国时期建立吴越国,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和治理活动。
  1. 诗歌内容
  • 《功臣堂》以今夕虽非丰沛酒,醪觥同醉洽吾乡开篇,表达了作者与民众共同庆祝胜利的欢快情绪。
  • 接着描述了两邦父老趋旌府,百品肴羞宴桂堂的情景,展现了国家治理后的繁荣景象。
  • 宝剑已颁王礼盛,锦衣重带禦炉香,则描绘了国家权力的象征——宝剑和锦衣,以及御炉中的香烟,体现了国家的繁荣和权威。
  1. 文学价值
  • 历史记录:《功臣堂》作为钱镠的作品,真实地记录了他治理下的吴越国的历史面貌。
  • 艺术表现: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描绘,展现了钱氏三代五王的文治武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诗歌传达了一种对国家治理成功的自豪感和对人民生活的满足感。
  1. 文化意义
  • 民族精神:钱镠的文治武功反映了当时中华民族抵御外侮、自强不息的精神。
  • 历史教育:通过对《功臣堂》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钱镠及其时代的历史文化背景。
  • 艺术启示:诗歌中的历史事件和艺术手法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功臣堂》不仅是一首表达钱镠治理下吴越国繁荣景象的诗歌,也是一篇记录历史、展示文治武功的重要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五代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同时也可以体会到诗人对于国家治理成功的喜悦和自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