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禅室解嘲

久慕陶公卧北窗,还从马祖吸西江。
扫愁那用千金帚,折幔惟瞻七宝幢。
日晏卷帘延叠嶂,雨晴欹枕听流淙。
周妻何肉俱无累,只有诗魔老未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丁鹤年并未创作《逃禅室解嘲》实际上,这首七言律诗是明代丁鹤年的一首作品,作者是元朝人。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原文、译文以及赏析等信息在相关文献中有所记载,下面将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丁鹤年是明代的诗人,他的作品展现了对陶渊明和马祖的仰慕之情。他的诗歌多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生活的感悟。丁鹤年生活在元末明初,这个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许多文人士大夫纷纷避世隐居,追求精神的自由和超脱。丁鹤年选择了学佛和隐退的生活,这也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

  2. 原文翻译:久慕陶公卧北窗,还从马祖吸西江。扫愁那用千金帚,折慢惟瞻七宝幢。日晏卷帘延叠嶂,雨晴欹枕听流淙。周妻何肉俱无累,只有诗魔老未降。

  3. 赏析:《逃禅室解嘲》作为丁鹤年的经典之作,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中的“久慕陶公卧北窗”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那种归隐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而“还从马祖吸西江”则体现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理解和接受。整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逃禅室解嘲》是丁鹤年在元朝时期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它不仅是丁鹤年艺术成就的代表,也是元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丁鹤年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想,以及元代文化的特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