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郎高标绝尘俗,牵茅自结清风屋。屋中充栋积古书,屋外循檐种修竹。
离离实垂珠,森森笋抽玉。鸾凤食有馀,虎豹文亦足。
时时把书卷,自向竹下读。礼义深服膺,圣贤常在目。
王郎学道今有年,半是臞儒半是仙。清修酷与此君似,中通外润直且坚。
平生不作桃李媚,岁寒风节恒凛然。不随沉湎唐六逸,不效旷达晋七贤。
净扫仙石坛,焚香究玄玄。客来不交语,共坐蔚蓝天。
蒲轮他日访幽侧,以道匡君流惠泽。功成太史不一书,却汗青青为简策。
竹林书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竹林书屋》是元末明初丁鹤年创作的诗歌,而非文学作品或实体书籍。这首诗通过描绘王郎高洁的品格和其居住的环境,展示了一种与世无争、清高脱俗的生活态度,反映了作者对于道德修养和学问追求的向往。
《竹林书屋》中的“王郎”形象,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王郎居住在一个充满古书香气的竹屋中,他的生活环境不仅充满了知识的气息,还体现了他超然物外的品格。诗中描述王郎在竹下读书的场景,展现了他与世无争、宁静致远的生活状态。这种生活态度在当时社会中是非常罕见的,反映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看,《竹林书屋》虽然不是现代文学作品,但它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丁鹤年个人生活哲学的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文人士大夫精神风貌的一种赞美。在现代社会,这种追求道德修养和知识境界的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竹林书屋》虽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但它作为丁鹤年个人思想和生活态度的真实写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文人士大夫精神风貌的一种赞美,也提醒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应当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追求内心的丰富和道德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