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素斋

养浩配义,行素顺天。
夙夜孜孜,以师圣贤。
不馁于内,不愿乎外。
无入不得,以直无害。
勖哉董子,不舍三馀。
仕学两优,得失一如。
达不离道,穷当益坚。
终始勿渝,子其勉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丁鹤年并非无法回答,而是他是一位著名的元末明初的回族诗人。丁鹤年(1335—1424),字子山,号云巢,是明代回回人,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上,尤其是在《养素斋》一诗中,充分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养素斋》是丁鹤年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原文如下:

养浩配义,
行素顺天。
夙夜孜孜,
以师圣贤。
不馁于内,
不愿乎外。
无入不得,
以直无害。
勖哉董子,
不舍三馀。
仕学两优,
得失一如。
达不离道,
穷当益坚。
终始勿渝,
子其勉旃。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道德修养的追求和对知识的尊重。诗中“养浩配义”意味着培养浩然之气,与正义相匹配。“行素顺天”则是指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天道。“夙夜孜孜,以师圣贤”反映了作者勤奋学习的态度,以及追求圣贤之道的决心。整首诗洋溢着一股清正廉洁、积极向上的气息,展现了作者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人生信念。

在文学价值方面,《养素斋》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的诗歌,而且它的语言优美,结构紧凑,情感真挚。通过对诗句的分析,可以发现丁鹤年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和比喻,使得诗歌既有文化底蕴,又不失生动形象。此外,《养素斋》在清代学者张澍的《养素堂文集》中得到了极高的评价,被认为是清代文学中的瑰宝之一。

《养素斋》作为丁鹤年的代表作品,不仅体现了其深邃的文学造诣,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审视人生、思考道德的窗口。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道德理想的执着追求,这也是丁鹤年诗歌魅力所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