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徐永之秋兴

谁谓四时秋最愁,胡床谈咏晋风流。
山川长在英雄老,草木无边天地秋。
惊眼一行渔唱晚,斜阳万里客凭楼。
茫茫远水涵空碧,兴入芦花第几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徐永之秋兴》是宋末元初于石的作品。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秋天特有的情怀,同时也融入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历史感慨,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又略带哀愁的情绪。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于石,字介翁,号紫岩,别号两溪。他是宋末元初的诗人,以豪宕激发、气骨苍劲著称,被认为是位隐逸山林的旷世之士。他的诗作风格独特,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2. 诗句原文:山川长在英雄老,草木无边天地秋。惊眼一行渔唱晚,斜阳万里客凭楼。茫茫远水涵空碧,兴入芦花第几洲。
  3. 作品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末元初时期,当时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不安。而于石却选择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用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与志向。
  4. 艺术手法:于石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通过描绘山川、草木等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对历史沧桑的感受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同时,诗中的“惊眼一行渔唱晚,斜阳万里客凭楼”等句子也展示了其豪放的诗意风格。
  5. 文化价值:这首诗不仅是于石个人情感的流露,更是南宋末期文化变迁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及其历史意义。
  6. 启示意义:通过对《次韵徐永之秋兴》的阅读,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境时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

《次韵徐永之秋兴》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诗人在动荡时代中的独特视角和深刻感悟,也启发我们去思考如何面对生活的挑战并从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坚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