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徐深之

文章何必拟卿云,笔砚无功钱有神。
明月能招山入户,幽花不与世争春。
百年亭馆几兴废,十载交游半故新。
过眼荣华何足较,青门试问种瓜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徐深之》是宋代诗人于石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哲理内涵,展示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独特见解。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介绍:

  1. 作品原文
  • 首句:“文章何必拟卿云。”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文学创作中追求个性化表达,不模仿他人风格的独立精神。
  • 次句:“笔砚无功钱有神。” 这句诗意味着物质财富并不总是决定性的,真正有价值的是思想和创造力。
  • 第三句:“明月能招山入户。” 描绘了月光如何吸引人们进入自然之中,象征着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 第四句:“幽花不与世争春。” 这里的“幽花”比喻为那些不为外界荣华所动的内在品质,强调了超然物外的人生观。
  • 第五句:“百年亭馆几兴废。” 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也暗示着人事的无常。
  • 第六句:“十载交游半故新。” 通过时间的跨度,表达了友情的深厚和变迁的必然性。
  • 最后一句:“过眼荣华何足较,青门试问种瓜人。”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看淡的态度,转而向农民学习,体验生活的质朴和简单。
  1. 创作背景
  • 《次韵徐深之》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与徐深之的交游有关。两人可能在文学或思想上有共鸣,因此相互唱和之作便成为了可能。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际关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

可以看到《次韵徐深之》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而是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和哲学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能够感受到宋代诗歌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关于生活、艺术和人际关系的宝贵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