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何寺簿闲咏

居喜山深人不知,凝岚空翠淡含辉。
隔林樵语惊猿去,倚石松枝碍鹤飞。
留客眠云听涧瀑,呼儿踏月扫苔矶。
冥心静坐勿轻出,门外藤萝露湿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何寺簿闲咏》是宋代诗人于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相关介绍:

  1. 作者介绍
  • 于石(宋末元初),字介翁,号紫岩,更号两溪。他生于宋末,隐居不出,一意于诗。其诗豪宕激发,气骨苍劲,被誉为山林旷士。《次韵何寺簿闲咏》的创作背景反映了他在元初时期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个人自由生活的追求。
  1. 诗歌原文
    居喜山深人不知,凝岚空翠淡含辉。 隔林樵语惊猿去,倚石松枝碍鹤飞。 留客眠云听涧瀑,呼儿踏月扫苔矶。 冥心静坐勿轻出,门外藤萝露湿衣。

  2. 诗歌赏析

  • 自然描绘:《次韵何寺簿闲咏》中的“居喜山深人不知”,“凝岚空翠淡含辉”等句子,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这种描绘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也使得读者能更好地沉浸在诗人描绘的山水之间。
  • 意境营造:“隔林樵语惊猿去,倚石松枝碍鹤飞”等诗句,展现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既有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又有人文景观的静谧安宁。这反映出诗人在创作中追求的一种和谐、平衡的艺术境界。
  • 情感表达: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以及对大自然的赞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不满的无奈。
  1. 文化意义
  • 反映历史背景:《次韵何寺簿闲咏》的创作时间处于宋末元初,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压迫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诗人在诗中对隐居生活的描绘,可能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和逃避现实的愿望。
  • 文学价值:作为宋代诗人于石的作品,《次韵何寺簿闲咏》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展现了宋代诗歌的风格特点,还为后人研究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次韵何寺簿闲咏》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艺术价值的诗歌,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这首诗不仅是于石个人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块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