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麟天岸归里

河上先皇新作寺,山中游子独思家。
孤藤得得千岩日,广袖翩翩五色霞。
耐可题诗留槲叶,莫因采药见桃花。
向来也怪诸尊宿,长遣神蛇护木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麟天岸归里》是元代诗人丁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围绕该作品进行详细的探讨,以揭示其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1. 诗人简介
  • 生平概况:丁复,字仲容,号桧亭,天台人(今浙江),生于约1312年前后,是一位有诗名的诗人。他在元仁宗延祐初年游京师,因才华出众被公卿大夫赏识,拟授馆阁之职,但最终因不被当权者重用而辞官北游。他渡黄河至梁楚等地游览后,寓居金陵城北,放情诗酒。
  • 诗歌创作:《送麟天岸归里》是丁复的作品之一,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1. 诗歌原文
  • 诗句解析:河上先皇新作寺,山中游子独思家。孤藤得得千岩日,广袖翩翩五色霞。耐可题诗留槲叶,莫因采药见桃花。向来也怪诸尊宿,长遣神蛇护木瓜。
  • 诗意阐释:”河上先皇新作寺,山中游子独思家”,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先皇新建的寺院在河边,而独自在家的游子则思念着家乡。”孤藤得得千岩日,广袖翩翩五色霞”,通过描绘藤上的露珠与飘动的彩霞,展现了自然景观之美。”耐可题诗留槲叶,莫因采药见桃花”,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采摘植物的谨慎态度。”向来也怪诸尊宿,长遣神蛇护木瓜”,反映了诗人对某些宗教习俗的不理解甚至反感。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此诗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生活哲理的理解。
  • 音律和谐:诗歌押韵严谨,每一句都遵循着特定的韵脚,使得全诗在朗读时更加悦耳动听。
  • 情感真挚: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句之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忧愁、孤独以及对未来的思考。
  1. 历史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元朝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却又充满创新的时代。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诗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 文化环境:元朝时期,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诗歌作为重要的文学形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诗人的诗歌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氛围。
  1. 赏析角度
  • 语言风格:诗人运用简洁有力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体验。
  • 意象运用:诗中的意象丰富多彩,如“千岩日”、“五色霞”等,这些意象既美丽又富有象征意义,为整首诗增添了更多的美感。
  • 情感表达:诗人的情感丰富而复杂,既有对故乡的眷恋,也有对世俗的不满,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1. 现代价值
  • 文化传承: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元朝时期的文学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
  • 美学启示:诗歌中的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美学启示,使我们能够在欣赏美的同时,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送麟天岸归里》是一首表现诗人对故乡深切思念与对生活独特理解的优秀诗歌。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能,也反映了元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背景。这首诗值得读者细细品读,从中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