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笪县尹之官苍梧

苍梧之山古九疑,苍梧之郡汉置之。
剑藏尉佗火山是,鱼如武昌丙穴宜。
武昌江边赵佗石,石出江波三四尺。
隔江即有禹王祠,老柏旧栽皮尽赤。
人言王气□此分,正北一枝团碧云。
向来南枝亦苍翠,物随世□竟憔悴。
树木犹知历数然,万方一轨趋争先。
中原出载驼马杂,重译来贡犀象连。
奇珍怪见动人意,往往官人外存义。
或者因之并亦无,髓凿筋剜剔膏胔。
□官上吏皆可诃,苍梧县尹当如何。
前人生猺寇海北,杀人不异鸡与鹅。
苍梧有民民上古,十洞连邻姓盘瓠。
令尹先惠十洞人,教重弦歌令威武。
儿知读书父识官,县尹有歌民乐安。
笙歌教乐虞皇庙,犹似音声京洛好。
阿侯莫作北鄙音,霜气不来云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笪县尹之官苍梧》是诗人丁复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苍梧山的自然风光及其文化内涵。丁复(约1312年前后在世),字仲容,号桧亭,天台(今属浙江)人,他的这首诗充分展现了对当地历史和文化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其未来发展的期待。以下是关于该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创作背景与内容概述
  • 创作年代和作者:这首诗作于元代,由诗人丁复创作。丁复作为一位文学家,其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及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赞美。
  • 诗歌主题:诗中主要表达了对笪县尹前往苍梧任职的祝福和期望。通过描绘苍梧的自然风景与历史文化,表达了对地方发展的乐观态度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1. 诗歌的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丁复的语言风格清新脱俗,善于运用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来勾勒出苍梧的自然风貌和历史底蕴。这种风格使得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 象征意象:诗歌中运用了许多象征性意象,如“武昌江边赵佗石”和“苍梧之山古九疑”,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1. 诗歌的文化意义与社会影响
  • 反映地方文化:《送笪县尹之官苍梧》不仅展示了苍梧的自然美景,也体现了地方的历史传统与文化特色。这对于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 影响后世文学:丁复的这首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灵感来源。特别是对于了解元代文学及自然景观描述方面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送笪县尹之官苍梧》不仅是一部描写自然风光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首蕴含深意的地方文化赞歌。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窥见元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以及对地方发展的深切期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