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梦家兄又梦陈敬初

我来与君同作客,前年共住江边宅。君骑快马事远游,我亦流离去乡国。
君家慈亲犹未老,眼前骨肉仍相保。三人兄弟何人强,之子文章最称好。
我家老兄浙水滨,老兄比弟家尤贫。五年零落不可见,迢迢归梦还相亲。
人闻梦中相尔汝,傍人不知梦中语。起来明月满虚庭,丹枫堕影天霜雨。
秋风江上生白波,秋江萧萧鸿雁多。迟君不来知奈何,聊复慷慨成悲歌,聊复慷慨成悲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梦家兄又梦陈敬初》是元代诗人于立所作,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的诗作。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中国古代诗词宝库中的瑰宝。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这首诗:

  1. 诗歌背景
  • 创作时间与作者生平:《夜梦家兄又梦陈敬初》由元代诗人于立所作,于立的创作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据传,他曾在京城为官,后因直言被贬至地方,晚年回到故乡。这样的经历使得他的诗歌中往往蕴含着对自由、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故土的深深依恋,这也是《夜梦家兄又梦陈敬初》中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重要因素。
  • 诗歌主题:该诗以“夜梦”为引子,通过梦境中的重逢,表达了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分别后的思念之情。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也使其在情感上更加引人共鸣。
  1. 诗歌内容
  • 开头部分:诗篇开篇即设问,“我来与君同作客,前年共住江边宅”,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同生活过的经历和回忆。这里的“江边宅”不仅是具体的居所,也象征着一种生活的安定和对未来的期许。
  • 主体部分:“君骑快马事远游,我亦流离去乡国。”这两句描绘了主人公与友人间因为各自的命运变迁而产生距离的现实。通过对比“君”的远行和“我”的留守,诗歌深刻地揭示了人与人相聚与离散的无常和无奈。
  • 结尾部分:“君家慈亲犹未老,眼前骨肉仍相保。”这里,虽然兄弟二人相隔遥远,但亲人依旧健在,骨肉之情得以保全。这种描写不仅强化了亲情的重要性,也使诗歌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给人以温暖和希望。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歌中多次使用“江边宅”、“君骑快马事远游”等意象,这些意象不仅富有画面感,还深刻反映了人物的情感状态。通过这些具体的场景描述,读者能够在脑海中构建出生动的画面,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 情感表达:诗歌以细腻的情感表达著称,无论是对于友情的珍视还是对亲情的眷恋,都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对于分离与重逢的描写,诗人通过丰富的情感层次和细腻的心理活动,使得诗歌的情感张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1. 鉴赏价值
  • 文学价值:从文学角度来看,《夜梦家兄又梦陈敬初》是元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代表。其语言简练、情感真挚,体现了元代诗歌的典型特征。同时,该诗在形式上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采用了传统的叙事手法,但在内容上却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 情感价值:该诗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心灵的慰藉。它让人们看到即使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依然能够保持深厚的情感联系。这种情感的传递和共鸣,使得《夜梦家兄又梦陈敬初》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夜梦家兄又梦陈敬初》不仅是一首情感充沛、艺术性高的诗歌,也是元代社会生活和人文精神的真实写照。通过深入探讨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状况,同时也能从中体会到诗人对于友情和亲情的深切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