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四日送廉使出郊

闲骑羸马出,远饯绣衣行。
爱此川原迥,欣然风日晴。
隔篱梅半落,断陇麦初生。
每恨微官缚,茅山负夙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正月二十四日送廉使出郊》是宋代诗人仇远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体现了元代文学家、书法家仇远的文学造诣。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仇远,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是元代著名文学家和书法家,自号山村、山村民。在元大德年间,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后罢归,游历山水直至去世。他的一生经历了从官场到隐居的转变,其作品多反映了这一转变过程中的思想情感。
  1. 诗歌原文
    闲骑羸马出,远饯绣衣行。
    爱此川原迥,欣然风日晴。
    隔篱梅半落,断陇麦初生。
    每恨微官缚,茅山负夙盟。

  2. 诗歌赏析

  • 闲骑羸马出:这句描绘了主人公骑马出城的情景,“闲”字表现了他心情的悠闲和对即将发生的事件的从容不迫。
  • 远饯绣衣行:描述了主角为一位地位较高、服饰华丽的官员送行的场面。这里的“远饯”表达了一种距离感和敬意。
  • 爱此川原迥,欣然风日晴:诗人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内心的感受,“川原迥”形容视野开阔,“欣然”则表现出愉悦的心情。
  • 隔篱梅半落,断陇麦初生:这两句通过对比来突出季节的变迁和景物的美感,既有凋落也有生长,展现了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哲理。
  • 每恨微官缚: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束缚的无奈与不满,“微官”指的是微不足道的官职,“缚”暗示了束缚。
  • 茅山负夙盟:最后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于过去承诺的坚持,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归隐的愿望。
  1. 写作背景
  • 《正月二十四日送廉使出郊》是一首典型的宋末元初时期的诗歌。在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往往借诗歌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和自身的感慨。仇远作为元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往往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思想价值。
  1. 文化影响
  • 《正月二十四日送廉使出郊》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元代文人心态的一个缩影。它展示了那个时代文人对于自由、独立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传统礼教束缚的批判。
  1. 艺术特色
  • 仇远的诗歌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善于捕捉自然界的变化,并将其与个人的情感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美学风格。
  1. 现代应用
  • 在当代,《正月二十四日送廉使出郊》依然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它不仅仅是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也是理解元代文人思想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文本。

《正月二十四日送廉使出郊》作为一首元代诗歌,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艺术上也具有极高的成就。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示了元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社会责任感。对于喜爱古典文学和诗歌的人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了解和研究元代文学的重要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