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官闲不尽,晓出古城阴。
斗柄已插地,秋声将满林。
故园三亩宅,落月几家砧。
为报柴桑令,予今亦委心。
晓出西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晓出西城》是宋朝著名文学家仇远的代表作品之一,其原文如下:闲官闲不尽,晓出古城阴。斗柄已插地,秋声将满林。故园三亩宅,落月几家砧。为报柴桑令,予今亦委心。。《晓出西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仕途的无奈。
《晓出西城》的写作背景主要在于作者的闲官生活。作为宋代的一位官员,仇远因不满官场的黑暗和腐败,选择远离政治中心,过着隐居的生活。这首诗便是他在深秋的一个清晨,离开自己久居的京城,走出城门,远眺家乡时所作。诗中透露出的是一种对于故乡深深的眷恋和对于世俗权力的淡泊。
《晓出西城》通过对秋季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哀愁的画面。诗中“斗柄已插地,秋声将满林”两句,生动地表现了秋天日出时分,太阳初升,斗柄指向地平线的情景。同时,诗人用“秋声将满林”来表达秋天的丰收气息与即将到来的寒冷。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从文学手法的角度来看,《晓出西城》体现了宋诗的典型风格,即注重意境的营造与情感的抒发。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而富有层次感,如“故园三亩宅,落月几家砧”两句,既写出了诗人对于家的渴望,又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此外,诗的结尾“为报柴桑令,予今亦委心”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归隐田园的愿望。这种写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哲理性和抒情性。
《晓出西城》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篇,更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作品。通过对秋天景色的细腻刻画和深沉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于官场的厌倦以及对于家乡的深深怀念。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