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山龙祠祷雨

晓入荒蹊陟断冈,多年庙食白龙王。
要添溪上半篙水,不远山中一瓣香。
灌木云昏旌旆出,高田土渴桔槔忙。
莫疑栖隐无深洞,且得随车雨送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交山龙祠祷雨》是宋代诗人仇远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交山龙祠祷雨》:

  1. 作者简介
  • 仇远,字仁近或仁父,自号山村居士,钱塘人(今浙江省杭州市),宋末元初文学家。在宋末以诗名于时,其诗歌多写景咏物,风格接近周邦彦、姜夔。
  1. 创作背景
  • 据文献记载,仇远的这首诗可能是在某种社会动乱或自然灾害背景下产生的,反映了他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感慨。
  1. 作品原文
    晓入荒蹊陟断冈,多年庙食白龙王。
    要添溪上半篙水,不远山中一瓣香。
    灌木云昏旌斾出,高田土渴桔槹忙。
    莫疑栖隐无深洞,且得随车雨送凉。

  2.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交山龙祠祷雨》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赞美。诗句通过“半篙水”、“一瓣香”等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谐与平衡的向往。
  • 意象生动:诗中的“灌木云昏旌旆出”,用“云昏”、“旌旆出”这样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天气转晴、云雾散去的画面,使整首诗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 语言简练:仇远的诗作语言简练而不失深意,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哲思,使得读者能够在简短的诗句中感受到深刻的情感和哲理。
  1. 文学价值
  • 历史价值:作为宋末元初的文学作品,《交山龙祠祷雨》不仅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思想观念,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 文化价值:诗中的自然景观、人文情怀等元素,为人们提供了了解古代文人生活和精神世界的途径,增强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欣赏。

《交山龙祠祷雨》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展示了仇远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素养,也为后人提供了一个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