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堤高柳绿连天,且系闲人书画船。
花事已空三月后,湖光还似十年前。
洛阳园囿惟诗在,江左英雄托酒传。
亦欲扣舷歌小海,恐惊沙上白鸥眠。
同陈彦国泛湖
介绍
《同陈彦国泛湖》是一首由宋末元初诗人仇远所著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情感表达。
从诗歌原文来看,“斜堤高柳绿连天,且系闲人书画船”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画,斜堤上的高高柳树翠绿色覆盖天际,仿佛与天地相连,而岸边停靠着的船只被装饰得如同艺术作品。这种描写方式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美感,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赏之情。
“花事已空三月后,湖光还似十年前”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这里的“花事”可能指的是春天的花期已经过去,而“十年”则暗示了时间的快速流逝。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及对未来可能的忧虑或期待。
“洛阳园囿惟诗在,江左英雄托酒传”展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在这里,“洛阳园囿”可能象征着古代的文化和艺术,而“诗在”意味着诗歌是文化的载体和象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江左英雄托酒传”则反映了饮酒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深远影响,强调了英雄人物通过饮酒来抒发情感、交流思想的文化传统。
“亦欲扣舷歌小海,恐惊沙上白鸥眠”透露了一种诗人的情感和愿望。这里的“扣舷歌小海”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想要畅饮并歌唱的场景,而“白鸥眠”则是诗人对和谐平静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这一愿望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美好愿景以及对大自然的亲近和依恋。
从文学角度来看,《同陈彦国泛湖》作为一首七言律诗,其结构严谨、韵律和谐,通过对景物的精细描绘和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诗中不仅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同陈彦国泛湖》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一次文化的交流,一种情感的释放和一种思想的碰撞。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