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日携幼湖上

葛岭苏堤昼寂然,东风吹我过湖船。
江山信美无人会,儿女情多只自怜。
柳色染匀春淡荡,杨花落尽日暄妍。
麦秋天气浑如此,却笑征衫未脱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晦日携幼湖上》是一首宋朝时期的诗,作者是仇远。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精湛的艺术表现,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下面将对《晦日携幼湖上》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仇远(约1247年—约1390年),字仁近,一字仁父,号丹丘生、紫微翁,又号石林、沧浪逋客。他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与陆游、杨万里并称为“宋初三大家”。他的词作清新脱俗,尤以山水田园诗见长。

  2. 作品原文
    葛岭苏堤昼寂然,东风吹我过湖船。
    江山信美无人会,儿女情多只自怜。
    柳色染匀春淡荡,杨花落尽日暄妍。
    麦秋天气浑如此,却笑征衫未脱绵。

  3. 作品赏析

  • 自然景观描绘:仇远在这首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南水乡画面。诗中的“葛岭苏堤昼寂然,东风吹我过湖船”不仅描绘了自然景物,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的内心情感。“江山信美无人会,儿女情多只自怜”两句,透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间亲情的感慨。
  • 艺术特色:仇远的诗歌语言优美,意象鲜明。在这首诗中,“柳色染匀春淡荡,杨花落尽日暄妍”等句子,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美景。
  1. 历史背景
  • 作者时代:这首诗创作于宋朝时期,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诗歌成就斐然。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南宋政权在风雨飘摇中逐渐稳固。
  • 政治局势:宋朝时期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尖锐,社会矛盾重重。在这种背景下,文人墨客往往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个人的情感体验。

《晦日携幼湖上》不仅是仇远个人的杰作,更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块璀璨明珠。它不仅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美学风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社会心态。对于爱好古代诗词的朋友来说,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以及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无疑能够增进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认识和理解,进而更加欣赏和珍视这一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