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客中

菊糕萸蟹年年有,未信今年此地无。一瓻新酿正三白,幸是杖头钱可沽。
客况凄凉宦情薄,釜欲生鱼门罗雀。未能早赋归田园,白酒黄鸡差自乐。
户曹司马村校书,相呼径诣黄公垆。满头插菊把茱萸,强歌强舞醉相扶,何必更画豳风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客中》是元代散曲作家张可久的作品,主题是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仕途不如意的郁闷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该作品: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元代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时代,文人往往面临着仕途的不顺利和个人情感的挣扎。
  • 作者经历:张可久作为一位散曲作家,他的创作往往与个人的生活体验密切相关,其作品中蕴含了深刻的个人感慨和时代特色。
  1. 文学特征
  • 主题表达:通过对九日重阳节登高的场景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无奈感伤,这种情感在元代文人作品中颇为常见。
  • 艺术手法:采用了典型的古典诗歌形式——七言律诗,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了秋日乡村的美丽景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1. 文化影响
  • 文学价值:《九日客中》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后人多次引用和评价,成为了研究元代文学的重要文本之一。
  • 情感共鸣:这首诗歌因其真挚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人生思考,能够触动读者的心弦,引起人们对故乡和人生经历的共鸣。
  1. 艺术魅力
  • 意境营造: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湖边飞阁照寒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诗意盎然的乡村之中。
  • 语言风格:张可久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音乐性,能够精准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使整首作品充满了艺术美感。

《九日客中》不仅是一首反映元代文人心态的作品,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珍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内涵,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