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阙南风欲上场,阴阴稚绿绕丹墙。
石榴已着干红蕾,无尽春光尽更强。
不因博望来西域,安得名花出安石。
朝元阁上旧风光,犹是太真亲手植。
王母祝语石榴花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王母祝语·石榴花诗》是王义山所作,是一首充满文化气息和历史韵味的宋代诗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相关信息:
作者介绍:王义山,字元之,号菊坡老人。他在北宋时期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文学家,尤其精通史学、文史和诗词创作。他的诗词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意义。
诗词原文:《王母祝语·石榴花诗》如下所示:
待阙南风欲上场,阴阴稚绿绕丹墙。
石榴已着乾红蕾,无尽春光尽更强。
不因博望来西域,安得名花出安石。
朝元阁上旧风光,犹是太真亲手植。诗词赏析:这首《王母祝语·石榴花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石榴花开的景象,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诗中的“待阙南风欲上场”暗示了作者等待时机的心情;而“阴阴稚绿绕丹墙”则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诗句“不因博望来西域,安得名花出安石”表达了没有外来文化的影响,就没有本土文化的繁荣。最后两句“朝元阁上旧风光,犹是太真亲手植”则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遗产的珍视。
创作背景:该诗可能是在宋神宗时期,诗人王义山任翰林学士期间所作。这一时期的宋朝正值文化繁荣之际,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王义山通过此诗,不仅展现了个人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王母祝语·石榴花诗》不仅是宋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更是中华文化宝贵的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能体会到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也能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在世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