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白水寺门亭

百病今朝愈,城南野寺滨。
石崖阴欲冻,沙路莹无尘。
松老枝垂地,溪清水见人。
僧瓶送煎茗,泉冽味尤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坐白水寺门亭》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创作的。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1. 作品原文
    百病今朝愈,城南野寺滨。
    石崖阴欲冻,沙路莹无尘。
    松老枝垂地,溪清水见人。
    僧瓶送煎茗,泉冽味尤新。

  2. 作者简介
    方回,宋元间徽州歙县人,是南宋晚期及元初重要的文学家,其诗歌以简洁明快、质朴自然著称。在文学史上,他与杨维桢、高启并称“弘治三才子”,对后世影响深远。

  3. 诗意赏析

  • 首句“百病今朝愈”:表达了诗人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疾病之后,身体得到恢复的喜悦和轻松感。这既是对健康状态的直接描述,也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释然和解放。
  • “城南野寺滨”:描绘了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这种描写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画面感,也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人所处环境的自然美和宁静。
  • “石崖阴欲冻,沙路莹无尘”:通过对比石崖的寒冷和沙路的洁净,突出了冬日山林中的清冷之美。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也是诗人内心感受的外化表现。
  • “松老枝垂地,溪清水见人”:通过描绘松树和溪水的景致,传达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宁静之感。这种描写不仅美化了画面,也反映了诗人追求心灵平和的愿望。
  • “僧瓶送煎茗,泉冽味尤新”:描述了僧人为诗人送来煮茶的场景,以及泉水的清澈和茶味的新鲜。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生活气息,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坐白水寺门亭》不仅是一首诗作,更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展现了宋末元初时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及其艺术风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