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岭

飞石危如坠,枯桐死不春。
雾深云有虎,茅动故愁人。
破屋潜饥妪,荒祠画怪神。
步行牵瘦马,背汗浃寒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梧桐岭》是元朝诗人方回的作品,展现了一幅充满哀愁与凄凉的江南秋色图。

方回,字万里,徽州歙县人,宋元之际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早年经历了生活的坎坷和变迁,曾在宋理宗景定三年中进士,后随贾似道而入仕。在政治生涯中,他因上疏批评贾似道而被流放至严州。然而,他在元朝建立后得以回归,并在晚年肆意于诗作创作。

《梧桐岭》是方回以宋代诗人的视角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秋天的荒凉景色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全诗如下:

飞石危如坠,枯桐死不春。
雾深云有虎,茅动故愁人。
破屋潜饥妪,荒祠画怪神。
步行牵瘦马,背汗浃寒身。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于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首句“飞石危如坠”便预示了即将到来的危机,而“枯桐死不春”则形象地描绘了梧桐树无法恢复生机的景象,象征着南宋王朝的衰落。此外,诗中的“雾深云有虎”,“茅动故愁人”等句子,更是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危险和不安的环境。最后一句“背汗浃寒身”则反映了方回在艰苦环境中的辛酸与无奈。

《梧桐岭》不仅体现了方回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展示了其对人生、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方回的诗歌世界以及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梧桐岭》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它的价值在于其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描绘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这些内容至今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