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至魏塘镇

客路晴为最,舟行稳似车。
天形环泽国,秋色画田家。
未用怜霜草,犹时见水花。
雁过知已近,鹊语故微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将至魏塘镇》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介绍:

  1. 作者
  • 基本信息:方回,字万里,号虚谷,徽州歙县人,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他经历了贾似道的败亡后,上疏弹劾贾似道,后来因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晚年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等著作。
  1. 内容
  • 客路晴为最:这首诗的开篇,“客路晴为最”,用晴日的景色作为引子,描绘了旅途中的宁静与舒适。
  • 舟行稳似车:接着提到船行平稳,如车行驶,形容舟行之安稳,反映了诗人旅途中的心情平和与满意。
  • 天形环泽国,秋色画田家:描绘了天空的形状如同环绕着湖泊的国境,秋天的色彩仿佛在田间地头绘画一般生动。
  • 未用怜霜草,犹时见水花:表达了对自然界美景的欣赏,即使不用去同情那些被霜覆盖的草地,也能偶尔看到水面上的水花。
  • 雁过知已近,鹊语故微哗:最后两句,通过大雁的出现和鹊鸟的鸣叫来表达对即将到达目的地的期待和喜悦之情。
  1. 主题
  • 旅途的喜悦与安宁:整首诗以旅途中的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心情变化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 对生活的美好向往:通过对旅途中自然景观的描述,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一种积极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诗歌中充满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晴日、舟行、天形、秋色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 语言优美:诗句流畅,用词精准,既有描写,也有抒情,体现了古典诗歌的语言魅力。
  1. 文化意义
  • 反映时代背景:作为宋末元初的作品,它不仅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还反映了诗人的生活感受和思想情感。
  •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了解和研究像《将至魏塘镇》这样的经典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将至魏塘镇》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它是了解宋末元初诗歌风貌和感受古代文人情怀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