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雪留丹阳苦寒

雪没无行路,风吹欲倒人。
岂堪犹作客,忍负不赀身。
似水惊衣被,如金议炭薪。
从来无许冷,此际岂宜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阻雪留丹阳苦寒》是宋代文人方回的作品,通过描绘冬天的丹阳寒冷场景,表达了作者的孤寂和贫困之苦。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1. 作品原文
  • 诗中“雪没无行路,风吹欲倒人。岂堪犹作客,忍负不赀身”等句,生动地刻画了冬日严寒的景象以及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如将雪花比作水滴和炭火,使得读者仿佛能够置身于那寒冷的环境中,感受到诗人所要传达的凄凉与坚韧。
  1. 创作背景
  • 根据历史记载,此诗作于元朝初年,具体时间不详。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因战乱或政治原因而流离失所,生活困苦。方回作为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其作品中往往透露出对时代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慨。
  1. 艺术特色
  • 在艺术表现上,《阻雪留丹阳苦寒》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折射出诗人的内心世界。诗句中的“似水惊衣被,如金议炭薪”等用词生动传神,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思想。
  • 除了形象的描述,诗歌还蕴含着深刻的情感色彩。诗人通过对自身境遇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困境的精神追求和人格魅力,这种情感上的共鸣,使诗歌具有了更深远的意义。

《阻雪留丹阳苦寒》不仅是一首描写冬季严寒、抒发个人愁绪的诗歌,也是一部反映了宋元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和文化繁荣景象的重要文学作品。对于喜爱中国古代诗词的朋友来说,了解并研究这样一首经典之作,不仅能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还能激发对生活和自然更深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