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金汉臣寄诗将及一月次韵奉酬并呈徐蜚英

千里秋光一倚栏,危楼四望碧云宽。
遥知对垒分诗将,未觉同舟怯县滩。
九日与谁同把酒,八年如我倦弹冠。
会难别易驹阴迅,时展来篇细细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承金汉臣寄诗将及一月次韵奉酬并呈徐蜚英》为元代诗人方回所撰写,是一首充满文学韵味的诗歌。下面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方回(公元1227年—公元1306年),字万里,号虚谷,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他是宋理宗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的别省登第,提领池阳茶盐,累迁知严州,宋亡后降元,后为建德路总管。
  1. 诗歌原文
    千里秋光一倚栏,危楼四望碧云宽。
    遥知对垒分诗将,未觉同舟怯县滩。
    九日与谁同把酒,八年如我倦弹冠。
    会难别易驹阴迅,时展来篇细细看。

  2. 诗歌内容解析

  • 千里秋光一倚栏:描述秋天的景象,通过“一倚栏”表达出作者独自倚窗远眺的心情。
  • 危楼四望碧云宽:描绘了一座高耸入云的高楼,四周被宽阔的碧云环绕,营造出一种空阔、宁静的氛围。
  • 遥知对垒分诗将:暗示着作者与朋友在文学上的竞争或讨论,展现了文人雅集时的文墨交流。
  • 八_年如我倦弹冠:表达了长期的战乱生涯使作者厌倦官场生活,渴望归隐的心情。
  • 会难别易驹阴迅:暗示了时间的迅速流逝,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哀愁。
  • 时展来篇细细看:意味着在空闲时间仔细阅读朋友的作品,体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尊重。
  1. 文学价值赏析
  • 艺术手法:诗歌运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 情感表达:诗歌中蕴含了深厚的友谊和对友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慨。

《承金汉臣寄诗将及一月次韵奉酬并呈徐蜚英》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美学价值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现了作者的才情和情感,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对于研究宋代文学及其历史背景的人来说,这首作品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