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桐君祠

问姓云何但指桐,桐孙终古与无穷。
遥知学出神农氏,独欠书传太史公。
可用有名留世上,定应不死在山中。
休官老守惭高致,政恐犹难立下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题桐君祠》是南宋诗人方回的一首著名诗作。下面将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方回简介:方回(1227-1307),字万里,号虚谷,南宋徽州歙县人。幼孤,其诗歌创作深受贾似道赏识,后因政治原因遭排斥,官至严州知州。晚年隐居不仕,致力于诗歌创作。
  1. 作品原文
  • 问姓云何但指桐:这首诗的开篇就提出了一个问题,“问姓云何但指桐”。这里的“问姓”意指询问姓氏来源,而“但指桐”则暗示了桐君祠作为地名的象征意义。
  • 桐孙终古与无穷:诗人继续提问,桐君祠的后代如何延续无穷。这里表达了对桐君祠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望。
  • 遥知学出神农氏:诗人推测桐君祠的学问可能源自神农氏。这表明他对方回宗的渊源有所追溯,并对其学术价值给予了肯定。
  • 独欠书传太史公:虽然知道桐君祠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但似乎缺少了像太史公司马迁那样的文献记录。这反映了对方回宗历史传承的某种遗憾。
  • 可用有名留世上:最后一句“可用有名留世上”,强调了桐君祠的名声和影响在世间的存在。
  1. 作品赏析
  • 思想情感:方回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桐君祠及其历史的深厚情感,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身份和使命的反思。
  • 艺术手法:运用设问、比喻等手法,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和阅读趣味性。同时,诗歌中的历史典故和对仗工整,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
  • 社会影响:《寄题桐君祠》不仅是方回个人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宋元时期文化的重要文献。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才华,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1. 文化价值
  • 历史价值:通过对桐君祠及其周边地区的描绘,方回展现了宋代的社会风貌和地域特色,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当时历史的重要窗口。
  • 文学价值:方回以独特的风格和深情的笔触,赋予了《寄题桐君祠》丰富的文学内涵,使其成为宋诗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 哲学价值:诗中涉及的对历史传承、学问传承的思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教育和学习的精神。

《寄题桐君祠》不仅是方回个人才华的展示,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宋代的文化背景、诗人的生活经历以及诗歌艺术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