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燕春泥久已融,虞弦节近鼓薰风。
枝枝烂熟樱桃紫,朵朵争妍芍药红。
冠豸霁威贤御史,雕虫得隽老诗翁。
十分蚕麦今年稔,我辈何妨酒一中。
三月二十九日饮杭州路耿同知花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月二十九日饮杭州路耿同知花园》是宋代诗人方回创作的七言律诗。方回,字万里,号遁斋,江西鄱阳人,是南宋时期的重要诗人和文学家,以其精湛的诗歌创作和深厚的文化修养著称。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析:
诗作背景和作者:方回在宋朝担任过地方官员,与多位文人雅士有过往来。他的诗作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也体现了个人的审美情趣和哲理思考。方回以“老诗翁”自居,其作品中常蕴含着对人生、政治的深刻见解。
诗意解读:首句“巢燕春泥久已融”描绘了初春时节,燕子归巢的情景,暗示着春天的到来和万物复苏。第二句“虞弦节近鼓薰风”中,“虞弦”指古代乐器虞琴,这里可能寓意着音乐和教化;“鼓薰风”则是指风起时,草木摇曳生姿,象征着生气勃勃的自然景象。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在于其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和赞美之情。《三月二十九日饮杭州路耿同知花园》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优美的诗句,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思想内涵:诗中的“十分蚕麦今年稔”表达了对丰收年景的期盼,而“我辈何妨酒一中”则流露出诗人与友人共饮时的愉悦心情。这种情感的流露,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一种享受,也是对友情和人生意义的深刻体悟。
《三月二十九日饮杭州路耿同知花园》不仅在形式上呈现了宋代诗歌的美学风格,更在内容上传递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人文情怀的独到理解。这首诗是研究宋代诗歌文化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值得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