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二日饮陆君用见山堂

砚几书床茂树间,花深竹密地宽闲。
绿阴正是浓时节,遮尽人家只见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四月十二日饮陆君用见山堂》是宋代诗人方回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也展现了他与友人相聚共饮的美好时光。下面将简要介绍该作品:

  1. 作者简介
  • 方回(1227年-1308年),字万里,号虚谷,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曾担任过严州知府、建德路总管等职。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
  1. 诗句解析
  • 砚几书床茂树间: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书房画面,砚台、书籍、书架和茂盛的树木构成了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空间。
  • 花深竹密地宽闲:描述了花朵盛开、竹林茂密的景象,以及宽阔的土地带来的闲适感觉。
  • 绿阴正是浓时节,遮尽人家只见山:通过“绿阴”这一意象,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诗中的“绿阴”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一种象征,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 语言简练:整首诗用词精炼,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
  • 情感真挚: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友情的珍视,情感真挚感人肺腑。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南宋理宗时期,方回在官场上历经波折后,选择退隐于杭州等地,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在这个时期,他结识了陆君用,两人时常相聚于见山堂,品茗论诗,共度时光。这种文人间的交往加深了他们的感情,也成为了《四月十二日饮陆君用见山堂》一诗的情感基础。
  1. 历史影响
  • 《四月十二日饮陆君用见山堂》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在当时受到广泛的赞誉,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被后人多次引用和传颂,成为研究宋代文学和文人生活的重要文献之一。

《四月十二日饮陆君用见山堂》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方回对于人生、友情和自然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以其精湛的技艺、深邃的内涵和优美的意境,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