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许宣平南山故居

一庵依旧翠微中,身在蓬莱第几宫。
羽卫夜归人不识,满山松桧响清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许宣平南山故居》是元朝诗人方回的作品。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许宣平的山庵,更通过细腻的描述展现了一座隐逸之地的独特风貌和宁静氛围。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内容、主题以及艺术特点的详细介绍:

  1. 作品原文
  • 首联:“一庵依旧翠微中,身在蓬莱第几宫。”描述了山中的小庵,依然绿意盎然,仿佛仙宫一般隐秘。
  • 颔联:“羽卫夜归人不识,满山松桧响清风。”表达了夜晚时分,山中的卫士归来却无人知晓,只有松树和柏树发出清风的声音,显得更加幽静。
  1. 艺术特点
  • 意象运用:诗中“翠微”、“蓬莱”等词汇,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 情感表达:通过对山中景象的生动描绘,传达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 语言风格:诗句简洁而富有意境,体现了方回诗歌的典型风格。
  1. 主题思想
  • 追求自然:诗人通过描述南山故居的自然美景,表达了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
  • 表达隐逸情怀:诗中的“羽卫夜归人不识”,暗喻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超然,以及对外界纷扰的超脱。
  1. 背景解读
  • 创作背景:方回生活在南宋晚期,当时社会动荡,政治黑暗。《题许宣平南山故居》可能是他在寻求心灵慰藉时所作,反映了他对隐居生活的渴望。
  • 历史价值:此诗不仅展示了方回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为研究元朝时期的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 文化意义
  • 文化传承:这首诗作为文学作品的一部分,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自然、追求隐逸的精神。
  • 审美启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激发读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方回的《题许宣平南山故居》不仅是一首描写南山故居风景的诗作,更是一幅展现诗人内心世界的画卷。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