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贪叹

十月蛇当蛰,锦文遨道边。
碎首毙农梃,人蛇胡不然。
鼠窃不以夜,腐尸供鸱鸢。
白昼自掇祸,人鼠宜戒旃。
猛豹落槛阱,割皮充席毡。
人中亦有豹,勿恃多金钱。
蛇鼠喻官吏,豹以喻将焉。
三贪逭天诛,听此三叹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贪叹》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简洁明快的笔触揭示了贪欲和不公的主题。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歌的各个方面:

  1. 作者介绍:方回,字万里,号虚谷,宋元之交的徽州歙县人。方回在文学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作品多样而广泛,尤以律诗和赋最为人称道。他的诗作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也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与哲思,体现了一种深沉的文化内涵。

  2. 诗歌原文:《三贪叹》原文中“十月蛇当蛰,锦文遨道边。碎首毙农梃,人蛇胡不然。鼠窃不以夜,腐尸供鸱鸢。白昼自掇祸,人鼠宜戒旃。猛豹落槛阱,割皮充席毡。人中亦有豹,勿恃多金钱。蛇鼠喻官吏,豹以喻将焉。三贪逭天诛,听此三叹篇。”。

  3. 诗句解读:诗歌通过对比“蛇”和“豹”,象征官员与将领的贪婪行为,表达了对这种贪欲行为的强烈谴责。同时,诗中的“人鼠宜戒旃”寓意提醒人们警惕自己的内心,不要被外界的诱惑所动摇。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生动的动物形象和寓言故事,传达了深刻的哲理和道德警示。

  4. 主题意义:这首诗不仅是对贪欲行为的批判,也是对人性的一种警醒。它启示人们在面对诱惑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因贪图一时之利而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此外,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人们对公正和秩序的渴望。

  5. 创作背景及影响:方回生活在一个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时代,他的作品往往充满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通过对贪欲现象的深刻揭示,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道德沦丧的忧虑。

《三贪叹》不仅在艺术上有其独特的价值,更在思想层面上提供了深刻的启示,是研究宋代社会状况和文学作品的重要文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