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橐红炉铸宝刀,辟开太极奠金鳌。
尾摇光岳星辰转,背负乾坤日月劳。
潮落潮生通气息,帆来帆去动毫毛。
不知南北车书混,此际翻身第几遭。
题金山金鳌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金山金鳌阁》的文学魅力
王奕的《题金山金鳌阁》,宋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意境,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壮美的自然画卷。诗中不仅描绘了金山雄伟的自然景观,更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象征手法,将金山与宇宙天地的宏大景象巧妙相连,让人不禁对大自然的神奇力量肃然起敬。
“谁橐红炉铸宝刀,辟开太极奠金鳌”,这句诗以生动的动作描写,展现了金山形成的过程,仿佛是大自然用红炉熔炼出巨大的宝刀,一斧劈开了混沌初开的天地,创造了这座巍峨的金山。这种想象赋予了金山一种超自然的神秘色彩,让人在赞叹其壮丽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自然界的伟大和神秘。
“尾摇光岳星辰转,背负乾坤日月劳”,此句进一步扩展了金山的影响力,它不仅连接了天地,还象征着历史的厚重与时间的流转。《题金山金鳌阁》中的金山,不再是孤立的自然景观,而是宇宙间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时间的沉淀。
诗中的“潮落潮生通气息,帆来帆去动毫毛”,通过对潮汐和风帆的描述,表达了金山作为自然界一部分的动态变化和生命力。这不仅是对金山景色的生动描绘,也是对自然万物生生不息、循环往复哲理的深刻体现。金山不再是静默的,而是活跃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不知南北车书混,此际翻”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天地的超越时空的认知,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金山的存在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标识,更是文化上的象征,它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成为连接历史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桥梁。
《题金山金鳌阁》不仅是一首赞美自然的诗作,更是一次对自然和文化深层次思考的探索。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我们不仅能欣赏到王奕高超的文学技巧,更能从中感受到自然与文化的紧密联系和相互影响,从而更加珍惜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