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土分封在,金章渡海归。
事殊生马角,心愧著戎衣。
星月晶光并,山河带砺非。
秋风紫塞上,依旧雁南飞。
闻武昌庐州二藩王渡海归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闻武昌庐州二藩王渡海归朝》是元末明初诗人王逢的作品。王逢,字原吉,号最闲园丁、最贤园丁,又被称为梧溪子、席帽山人,是元明之际的知名诗人,其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和历史变迁。
王逢在元末动乱的年代中,目睹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他以诗歌记录下这一时代的风貌,其中《闻武昌庐州二藩王渡海归朝》便是其中的佳作之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反思。
从诗的原文来看,“茅土分封在,金章渡海归”一句,描绘了两位藩王被封赏的情景,而“事殊生马角,心愧著戎衣。”则透露了诗人对于国家动荡、个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这两句通过对比封赏与失意、英雄与羞愧的反差,体现了王逢对于时代变迁的深刻理解。同时,“星月晶光并,山河带砺非。”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于自身所处环境的无奈。最后一句“秋风紫塞上,依旧雁南飞。”则给人以深远的意境,象征着尽管战乱频繁,但总有回归故土的愿景,暗含着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王逢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他不仅是一位诗人,更是一位历史见证者。通过他的诗歌,后人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历史风云和人文情怀。王逢的诗作不仅反映了元末明初的社会状况,还蕴含了对于国家未来、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闻武昌庐州二藩王渡海归朝》不仅是王逢诗歌艺术的代表作,也是研究元末明初历史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以及诗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