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何上海子敬毁淫祠开乡校因寄四韵

鱼米骈登橘柚垂,备闻佳政起深思。
女巫罢进《神弦曲》,乡校新陈《鲁颂》诗。
风叶昼埋公馆静,霜钟寒度海云迟。
高天鸿鹄东回首,亦欲朝阳借一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闻何上海子敬毁淫祠开乡校因寄四韵》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王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是王逢文学成就的代表,也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变革和教育观念变迁的重要文献。下面将对该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王逢,字元美,号东原,元末明初学者,与宋濂、高启并称“元末三大家”,其诗作多反映出元末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
  1. 诗歌原文
    鱼米骈登橘柚垂,备闻佳政起深思。
    女巫罢进《神弦曲》,乡校新陈《鲁颂》诗。
    风叶昼埋公馆静,霜钟寒度海云迟。
    高天鸿鹄东回首,亦欲朝阳借一枝。

  2. 诗意解析

  • 鱼米骈登橘柚垂:描述了江南地区水稻田的丰收景象,象征着富饶和繁荣。
  • 备闻佳政起深思:表达了对政府治理政策的深深思考和期待。
  • 女巫罢进《神弦曲》:暗示了宗教迷信活动的减少,反映了社会风气的转变。
  • 乡校新陈《鲁颂》诗:表明民间文化生活的丰富和社会教育的普及。
  • 风叶昼埋公馆静: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公务场所景象,反映出官场的清正廉洁。
  • 霜钟寒度海云迟: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传达出时间流逝和岁月静好之感。
  • 高天鸿鹄东回首:象征志向远大和抱负未酬。
  • 亦欲朝阳借一枝: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和对个人前途的憧憬。
  1. 艺术特色
  • 音韵和谐:律诗通常要求平仄押韵严格,此诗严格遵守这一传统形式,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声律的严谨要求。
  • 意象丰富: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使诗歌具有极强的画面感和感染力。
  • 结构严谨:遵循古典诗歌的结构规范,如七言律诗的基本结构为八句五言,每两句一联,共分为四联,展现了严谨的创作态度。
  1. 历史文化背景
  • 元末社会状况:元末社会动荡不安,农民起义频发,民不聊生,而这首诗则反映了当时社会由黑暗向光明转变的希望和努力。
  • 教育理念变迁:诗中提及的“乡校新陈《鲁颂》诗”反映了元代教育的发展,从宗教迷信转向儒学经典的学习,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转型。

《闻何上海子敬毁淫祠开乡校因寄四韵》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诗作,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研究元末社会历史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