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僧行

世降道沦丧,盛事罕见之。
我歌义僧行,蕲取国士知。
僧臻生夏浦,俗号徐大师。
勇敢重意气,赤手可猎麋。
张忠郭解流,任侠不计赀。
臻愿出门下,致死誓不移。
盗寻寇马洲,鱼肉乎蒸黎。
元戎坚营壁,大姓深沟池。
壮哉张父子,分率脱项儿。
父擒子死难,家不得敛尸。
臻闻切齿恨,恨死不同时。
夜即操斧刀,奋身斫籓篱。
径入牛宫内,斧断张絷维。
手杀盗六人,力挽间道归。
妻孥拜堂下,金币谢所私。
上公赐巾裳,欲以好爵縻。
幡然掉臂辞,还山弄摩尼。
方今国步艰,中外罹疮痍。
铜虎尽悬绶,铁马谁搴旗。
嗟尔匹夫臻,足张三军威。
何不食君禄,为君靖淮夷。
收名鲁仲连,千载为等期。
天秋黄叶脱,日暮玄云驰。
歌诗节鼓吹,用壮吾熊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义僧行》是元末明初的诗人王逢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其原文如下:世降道沦丧,盛事罕见之。我歌义僧行,蕲取国士知。僧臻生夏浦,俗号徐大师。勇敢重意气,赤手可猎麋。张忠郭解流,任侠不计赀。臻愿出门下,致死誓不移。盗寻寇马洲,鱼肉乎蒸黎。元戎坚营壁,大姓深沟池。壮哉张父子,分率脱项儿。父擒子死难,家不得敛尸。臻闻切齿恨,恨死不同时。夜即操斧刀,奋身斫籓篱。径入牛宫内,斧断张絷维。手杀盗六人,力挽间道归。妻孥拜堂下,金币谢所私。上公赐巾裳,欲以好爵縻。幡然掉臂辞,还山弄摩尼。方今国步艰,中外罹疮痍。铜虎尽悬绶,铁马谁搴旗。嗟尔匹夫臻,足张三军威。何不食君禄,为君靖淮夷。收名鲁仲连,千载为等期。天秋黄叶脱,日暮玄云驰。歌诗节鼓吹,用壮吾熊罴。”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也展现了作者对正义和勇气的赞颂。下面将介绍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以及艺术特色等方面的内容:**

  1. 作品内容:《义僧行》通过描述一位名叫僧臻的僧人在乱世中表现出的勇敢与智谋,展示了他的忠诚与不屈不挠的精神。僧臻面对强敌毫不退缩,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安危也要保卫家乡。他的行动不仅得到了乡亲的认可,也赢得了上级的赏识,最终获得了封赏。
  2. 主题思想:《义僧行》的主题是歌颂正义与勇敢的精神。在这首诗中,王逢通过对僧臻的形象塑造,表达了对那些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保卫国家的英雄们的崇敬之情。诗中的“义僧行”象征着一种超越生死的精神追求,强调了个人对于正义事业的执着和奉献。
  3. 艺术特色:《义僧行》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表现手法。王逢通过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使得整首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诗中的意象丰富,如“赤手可猎麋”、“斧断张絷维”等,都形象地展现了僧臻的智慧和勇气。
  4. 历史背景:《义僧行》创作于元末明初,这是一个国家动荡、社会不安的时期。王逢通过这首诗,不仅是表达了个人的感慨和志向,也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反思和批判。诗中的描写和情感深深植根于那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状态和社会风貌。
  5. 文学价值:《义僧行》作为元末明初的文学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它不仅展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也反映了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光辉。《义僧行》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研究元代诗歌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文化意义:《义僧行》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如忠诚、勇敢、智慧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样的文学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7. 启示作用:在现代社会,虽然不再有像《义僧行》中描述的那种乱世情况,但其中的精神和品质依然具有启示作用。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人们应该学习《义僧行》中的僧臻一样,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精神,不断前行。

王逢的《义僧行》不仅是一篇充满激情的诗歌,更是一本记录历史、传承文化、启迪思考的珍贵文献。它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真实面貌,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关于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坚守信念的宝贵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