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先主庙二首

合散扶倾老益坚,荒祠重过为悽然。
君臣洒落知无恨,庸蜀崎岖亦可怜。
一县山阳尧故事,三年章武魏长编。
锦官羽葆今何处?
半夜楼桑叫杜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谒先主庙》是金代诗人赵可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刘备的缅怀,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赏析:

  1. 作者简介
  • 赵可,字献之,金泽州高平人,海陵贞元二年进士,仕至翰林直学士。他的诗歌风格典雅,擅长歌诗乐府,其作品在朝廷中颇受欢迎。
  1. 诗歌原文
    天下英雄操与君,老奸岂是一流人。
    乘时不作池中物,得士能令鼎足均。
    故里柔桑曾羽葆,荒祠古木尚龙鳞。
    天教典午亡吴魏,雅志呜呼竟不伸。

  2. 诗歌赏析

  • 天下英雄操与君: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刘备的尊敬,认为刘备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
  • 老奸岂是一流人:这里的“老奸”暗指刘备在政治斗争中的老练和智慧,而“一流人”则是诗人对刘备的一种评价,认为他并非平庸之辈。
  • 乘时不作池中物:这句表明了诗人的政治理想,即不愿像那些只知享乐、不求上进的人物一样,而是要有远见卓识,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 得士能令鼎足均:这句话意味着只有拥有贤才,才能使国力均衡,实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 故里柔桑曾羽葆:这句描绘了刘备故里的风光,柔桑(桑树)曾经被羽葆(羽葆是一种古代祭祀仪式上的仪仗)装饰,展现了一种庄重肃穆的氛围。
  • 荒祠古木尚龙鳞:这句描述了刘备祠堂的古老和庄严,古木上还保留着龙鳞的形状,象征着刘备的英名和功绩得以传承。
  • 天教典午亡吴魏:这里的“典午”指的是三国时期的魏国,而“亡吴魏”则暗示了刘备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 雅志呜呼竟不伸:诗人表达了对刘备壮志未酬的惋惜之情,尽管其志向高尚却未能如愿以偿。

《谒先主庙》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怀念,更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期望。通过这首诗,读者不仅能感受到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还能体会到他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