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思归

孤灯寒照影,清夜自沉吟。
砧杵他乡泪,松楸故国心。
路长归梦短,酒浅客愁深。
了却江湖债,携书隐竹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客中思归》并非文学作品,而是一部关于宋末文人尹廷高在战乱中辗转流离,最终选择回归故乡的诗歌

尹廷高是南宋时期的文人,他的诗歌反映了当时动荡的时代背景以及个人对于故乡的深厚情感。尹廷高的诗歌创作始于宋季,他以能诗著称,其父亲更是因诗闻名。然而,在宋亡二十年后,尹廷高才有机会回归故乡。在此之前,他曾掌教于永嘉,秩满至京,但因家毁于寇,遗编散落,未能继续其文学之路。

《客中思归》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异乡的所见所闻,抒发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故土文化的眷恋。诗中的“四时”两句表达了诗人身处异地对家乡四季更替的敏感与怀念,而“见花”“闻乐”则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凄凉和落寞。颈联中的“还”和“又”字,既道出了岁月流转、光阴流逝的惆怅,又表达了长期漂泊在外的悲苦。最后,诗人表达了回归故乡的想法,但也流露出对故友凋零、知交不在的忧虑和恐惧。

《客中思归》是宋代文人尹廷高的作品,体现了他在动荡时代背景下对于故乡的深刻思念以及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以及他们如何在逆境中坚守文化使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