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太虚观

洞府含虚境界宽,携筇一笑把黄冠。
千年泉石藏清气,万壑烟云生翠寒。
薜叶覆檐苍鼠窜,竹阴摇壁老龙蟠。
闲心久在丹霞外,问道行寻靖长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太虚观》是宋末元初诗人尹廷高创作的一首诗,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和超然物外的向往。诗中描绘了一个宁静、清幽的太虚观景致,通过对山泉、古树、竹影和龙蟠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平和与安宁。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1. 诗歌背景
  • 尹廷高(1249年—1327年),字仲明,号六峰,浙江龙泉人,南宋遗民,元代著名诗人。他的一生颇为坎坷,经历了宋亡后的动荡时期。在经历战乱后回到故乡,并最终选择归隐山林,以教书为生。他的诗歌多表达对故国的怀念和对自然的赞美。
  • 《游太虚观》作于元末至正年间(约公元14世纪末),此时元朝已经统一了大部分中国,但尹廷高仍然心系故国,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逝去时代的哀思。
  1. 诗歌内容
  • 描写景色:诗中“洞府含虚境界宽”描述了太虚观宏伟而神秘的空间布局,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携筇一笑把黄冠”则通过形象的语言传达了诗人悠然自得的态度,以及他在自然中的自由感。
  • 环境描绘:诗中的“千年泉石藏清气,万壑烟云生翠寒”展现了太虚观周围环境的静谧与秀美,泉石的清澈和烟云的缥缈共同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 人物情感:诗中的“闲心久在丹霞外”,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他的心灵仿佛早已飞升至更高的境界,远离了尘世的烦忧。
  1. 诗歌鉴赏
  • 语言风格:尹廷高的诗歌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善于利用朴素的意象来表现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游太虚观》以其精炼的文字和鲜明的意象,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 文化价值:作为宋末元初的作品,《游太虚观》不仅承载着诗人的个人情感,也是那个时代文人心态的一个缩影。它的文学价值在于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感情,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游太虚观》是一首充满哲理和审美价值的宋末元初时期的优秀诗歌。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个人心境的深刻体现,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和世界的独到见解。对于喜爱文学和历史的读者来说,这首诗不仅是了解宋代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提供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考的独特视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