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足斋

吾爱吾庐事事幽,此生随分得优游。
穷冬夜话蒲团暖,长夏朝眠竹簟秋。
一榻蠹书闲处看,两盂薄粥饱时休。
红旗黄纸非吾事,未羡元龙百尺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易足斋》是一首金代的诗歌,由金蓟州玉田人王寂创作,字元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

从内容上来看,《易足斋》体现了王寂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诗中“吾爱吾庐事事幽,此生随分得优游”表达了作者对家园深深的眷恋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在冬日的夜晚,他与蒲团为伴,享受着暖意;在夏日的长眠中,则以竹簟为床,感受着凉爽。这种闲适的生活态度,反映了作者对物质财富并不看重,更注重精神层面的满足和心灵的宁静。

从文学手法上看,《易足斋》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例如,“红旗黄纸非吾事”,这里的红旗和黄纸象征了官场的繁华和非我之事,表达了作者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泊和超脱。此外,诗中的“一榻蠹书閒处看,两盂薄粥饱时休”以及“未羡元龙百尺楼”,都通过具体的日常生活场景,展现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珍视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从情感表达上看,《易足斋》充满了诗人的情感真挚和哲理深遂。诗中不仅有对生活的热爱,更有对人生境界的追求。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如“穷冬夜话蒲团暖,长夏朝眠竹簟秋”,这些描写不仅展示了作者的生活环境,更体现了他对这种生活的欣赏和珍惜。

从文化价值上看,《易足斋》作为文学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了解到金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精神世界,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王寂的诗歌作品也展示了金代文学的特色和风格,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易足斋》是一首富有哲理、情感真挚且艺术性高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够领略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还能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