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懿州宝岩寺壁雨竹

宁为强项侯,不作折腰吏。
羞对桃李颜,伤春泣红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懿州宝岩寺壁雨竹》是金代诗人王寂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王寂,字元老,金代蓟州玉田人,海陵王天德二年进士。世宗大定初为太原祁县令,后调真定少尹兼河北西路兵马副都总管,迁通州刺史兼知军事,累官中都路转运使。王寂的仕途颇为显赫,曾历任多个要职,包括太原、真定等地的县令和地方行政长官。
  1. 诗歌原文:《题懿州宝岩寺壁雨竹》原文:
    宁为强项侯,不作折腰吏。
    羞对桃李颜,伤春泣红泪。
    宁为强项侯,不作折腰吏。
    羞对桃李颜,伤春泣红泪。

  2. 诗句解析

  • 宁为强项侯,不作折腰吏: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坚持原则、不向权贵低头的崇高情操。在封建社会,”强项”指的是坚强不屈的性格,”不为权势所动”的意思;”折腰吏”则指那些为了权势不得不屈服的人。王寂通过这句话来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
  • 羞对桃李颜,伤春泣红泪:此句反映了诗人面对世俗的诱惑和压力时的无奈与辛酸。”桃李颜”暗指美好的容颜或名誉,而”伤春泣红泪”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感伤而流泪的情景。这两句诗揭示了诗人对于名利的淡泊与对于道德理想的执着。
  1. 文学价值
  • 艺术风格:王寂的这首《题懿州宝岩寺壁雨竹》以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对比展现出深刻的主题和情感层次。通过对人物心理和境遇的描述,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坚守内心的信念和理想。
  • 思想内涵:诗中所表达的“宁为强项侯,不作折腰吏”的人生观,体现了诗人对于个人尊严和自由的追求,以及对于传统道德规范的坚守。这种价值观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具有很高的启示意义。
  1. 后世影响
  • 文化传承:王寂的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感,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被后人广泛传颂和研究。其作品不仅在文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激励着后世人们在面对困难和诱惑时,能够保持坚定的道德立场和高尚的人生追求。
  • 教育意义:在现代,这首诗仍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可以作为培养学生品德修养、批判性思维和人文关怀的重要教材。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华文化中关于个人与社会、利益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题懿州宝岩寺壁雨竹》不仅是一首艺术上精湛的文学作品,更是一篇富含哲理和道德价值的文献。它不仅反映了作者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思考的素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