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 送春

羽书催去。落絮飞花萦不住。湖上流莺。欲别频啼三两声。
刘郎未到。辜负东风何草草。今度重来。不放桃花取次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减字木兰花·送春”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以下是对《减字木兰花·送春》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广泛涵盖了诗歌、散文、词赋等多种文学形式。
  1. 词作原文
  •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 万点落花如有意,不知相对恨无常。
  1. 主题分析
  •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对东风、花香和落花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留恋。
  • 通过落花的意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无法挽留的感慨。落花似乎在默默诉说着与春风的离别之痛,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词充满了哲理性。
  1. 艺术特色
  • 词中的意境优美,用词精准,体现了苏轼作为词坛巨匠的艺术造诣。
  • 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如“落花”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增强了词作的深度和内涵。
  1. 文化意义
  • 《减字木兰花·送春》不仅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词,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价值和哲理思考。它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感受,以及对于时间流逝的哲思。
  •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此类词作常常被赋予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成为研究宋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1. 后世影响
  • 苏轼的这首词在后世得到了极高的评价,被视为宋词中的经典之作。
  • 其艺术成就对后世的诗人和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诗人和词人在创作中都受到了苏轼的启发。

《减字木兰花·送春》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词篇,更是苏轼智慧和才情的集中体现。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对于喜爱古代诗词的读者来说,这首词不仅是一次美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

相关推荐